臺灣客家說唱藝術概況-鄭榮興團隊撰稿臺灣客語說唱是中國眾多說唱的一小支流,它是在客家方言、客家山歌的基礎上,融合了寶卷、佛曲的題材與表現手法。典型的客語說唱應具備下面四個條件:1、唱一齣戲或完整的故事,伴奏簡單,大部分是自拉自唱或自彈自唱;2、唱腔以【平板】、【山歌子】、【雜念仔】為主;3、有說有唱,以唱為主;4、唱唸以「四縣腔」為主。其代表人物有:蘇萬松、吳乾應、邱阿專、黃連添、林春榮、楊劉大妹、賴碧霞、羅石金、徐木珍、羅蘭英、邱綉媛等。較重要作品有:〈大舜耕田〉、〈曹安孝娘親〉、〈學拳不離手學曲不離口〉、〈山豬哥反正〉、〈娘親渡子〉、〈百善孝為先〉、〈勸孝歌〉、〈銀票世界〉、〈勸世惜妻歌〉、〈勸世貪花〉、〈勸世養子歌〉、〈地震歌〉、〈臺灣光復歌〉、〈阿日哥畫餅〉、〈八七水災〉、〈醒世修行歌〉等。 1980年起,客語說唱明顯式微,幸虧政府和民間做了一些補救:「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積極從事「客族曲藝」的推廣;「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及「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曾多次安排客語說唱節目演出,並製成有聲資料。另外也將原來屬於說唱的劇目如:〈賢女勸夫〉、〈豆腐夫妻〉等改編成「二小戲」表演,且作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的教材。〈娘親渡子〉一直在各山歌班傳唱不絕,近幾年來,更有一些學者加以深入研究。總之,客語說唱唱出客家人的事、客家人的思維,保存了豐富的客家詞彙,亦擴展了客家人的視野。最重要的是它不但可以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而且可以鑑戒賢愚,怡悅情性,是客家人的瑰寶,值得大家重視與推廣,更希望更多學者專家加入研究的行列。 撰寫人:鄭榮興、楊寶蓮 ![]() ![]() 瀏覽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