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

首頁 > 音樂戲劇 > 說唱藝術

何謂客家說唱藝術-吳榮順撰稿

客家說唱藝術在客家傳承音樂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它記錄了客家人的歷史、渡台經過、社會事件及祖先留下來的教訓和勸世言等。說唱藝術包含說唱和樂器的演奏,是一種極為困難的技能,但早期客家說唱藝術僅就「曲」的部分被歸納在客家音樂的小調類中,而忽略了「藝」的部分,探其原因,是因為客家的社會中並沒有所謂的「說唱藝人」這個職稱,而且早期客家說唱藝術大多由少數的盲人、江湖賣藝者來傳承,也由於他們不從事勞動生產,所以自然地受到終年辛勤從事水田農耕民眾的排斥與鄙視。說唱藝術是經由不斷改良而形成的,它反映出各個時期所發生的事情及老百姓的心聲,它的內容是講唱故事,形式主要是由歌唱和說話兩者交錯而成,通常採用簡單的樂器為伴奏。

客家說唱藝術在台灣社會流傳已有百年的歷史了,在早期的台灣,它與人民的生活可以說是息息相關的,客家說唱不僅在民間茁壯發展,更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及生活百態藉著說唱藝術表達出來,以抒發人民的情感。尤其是在光復前後時期,由於教育不普及,娛樂活動不似現在多采多姿,因此,聽說唱藝人的表演就成為當時人們的娛樂之一。而歌詞的內容,教人去惡從善,就其社會功能,除了有勸善、勸孝、勸節儉、勸勤勞等社會教化的功能之外,還兼具文字教育、娛樂、經濟、審美等功能。

北部客家說唱音樂的歌詞,大致可分為每句七字的「七字仔」和每句字數不定(長短句)的「雜念仔」,其中「七字仔」多用於說唱的唱詞中,而「雜念仔」多用於勸世文的口白(說話)。句數以四句為一節或一段,唱詞段數不定,可長可短。詞音不但要分出平仄,且要押韻,通常是第一、二、四句末字用平聲,第三句末字用仄聲,其他的字只要唱得順口即可。使用虛字和襯詞加強語氣或使歌詞或口白流暢,音韻婉轉,若使用恰當,亦可增加「裝飾音」的效果,以提昇唱腔之韻味。

客家說唱音樂的歌詞包羅萬象,包括了歷史故事、傳說、教訓、社會事件及日常語言中不能說的,或說出來感覺不自然的事(包括了誹謗、諷刺、滑稽、雙關語、愛慕對方或對某人不滿的、怨恨的等等事情)。而用來記錄歌詞的歌本又可稱為「傳仔」,「傳仔」的廣義為「泛指用客語所記載的人物傳記、敘事歌謠等七言為主的詩贊系說唱文學,包括說故事的講古、唱故事的敘事歌謠,說唱故事的小說歌本等。」其歌詞依內容大致可分為:描寫男女之間愛情的愛情類、勸善勸孝等的勸世類、歷史故事類、社會事件類、職業類、以嘲弄諷刺笑鬧為主的滑稽類、每逢神明誕辰時在廟前廣場演戲酬神的棚頭、以及其他等八類。

「說唱」顧名思義即是邊說邊唱的一種民間音樂形式,曲藝中的說與唱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說唱難分。台灣北部客家說唱音樂的演出形式,有「只說不唱」、「只唱不說」、「又說又唱」等三種。其中「說」的部分又可以分為「說話」、「誦」、「唸」、「吟」等不同的語言模式。「說話」即是日常會話;「誦」有固定的節奏,速度稍快,聲音高低抑揚無變化;「唸」有固定的節奏,速度中庸,尾音稍長且稍有抑揚起伏的變化;「吟」的節奏較不固定,速度較慢,字調音有上下抑揚及強弱的變化,有音調、旋律性強。

1. 「只說不唱」的說唱藝術形式,通常是吟詩、唸佛、朗誦等,包括了「誦」、「唸」、「說話」的方式。

2. 「只唱不說」即從頭唱到尾,可用平板、山歌仔、七字調、江湖調、蘇萬松調和小調等曲牌來反覆演唱。

3. 「又說又唱」的形式,即是說唱結合,表演的方式又可分為「先唱後說」、「說唱交替」及「說中有唱」幾種。

(1)「先唱後說」的方式,例如邱玉春唱的「娘親度子歌」,就是先唱一段七言四句,然後接著說(此處屬於「吟」的方式),而說的內容比較多,最後再唱七言四句來結束,大部分的「勸世文」屬於此種演唱方式。

(2)「說唱交替」即說與唱交替進行,此種演唱方式大多用於長篇的「勸世文」,又可分為「唱+吟」、「唱+唸」、「唱+說話」三種方式。如邱玉春唱的「蘇萬松勸良言」就是屬於「唱+吟」的方式;邱阿專唱的「勸世歌」中,前半段屬於「唱+唸」的方式,後半段屬於「唱+說話」的方式。

(3)「說中有唱」的形式,是在說唱「勸世文」時,在說的部分最後的二句往往都是用唱的方式來表達,據賴碧霞老師的說法是如此可以給伴奏者一個暗示,告知「說」的部分要結束了,緊接著是唱的部分或是全曲的結束。

客家說唱藝術所使用的伴奏樂器是客家八音的一部分,其樂器編制有吹管樂器(嗩吶、管、笛)、拉絃樂器(小椰胡、大椰胡、喇叭琴、京胡)、彈撥樂器(揚琴、三絃、琴)及打擊樂器(單皮鼓、椰子、綽板、竹板、堂鼓、小鈸、小錚鑼、小鑼、大鑼)等。大部分的說唱藝術都有樂器作為伴奏,其伴奏除了提示拍子快慢與音調高低的前奏(引子)、連接作用的間奏(過門)和結束性的尾奏之外,還有穩定唱腔音調、襯托唱腔及製造氣氛等作用的伴奏樂句。

客家說唱藝術流傳至今至少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由於它不受時空的限制,亦不因時代的變遷而消失,因此它的功能性與價值性是值得肯定的。就功能性而言,它反映了客家人的感情、思想及生活;就價值性而言,它記錄了客家人的歷史、文化及祖先所留存下來的教訓等等。說唱藝術不僅是客家音樂文化的重要資產,也是未來創作音樂的泉源,客家音樂要能發揚光大,必須從「說客家話」開始,然後慢慢朝向能朗誦、唸、吟的過程,再進而達到說唱合一的境界。

說唱藝人的培養,亦需要較長的時間,除需要過人的記憶力、即興能力、反應能力等基本條件,如何吸引年輕一代來傳承這項文化,也是一項艱鉅的工作,是決定客家說唱藝術能否繼續傳承與發展下去的重要關鍵。

撰稿人:吳榮順
參考資料:竹碧華。〈台灣北部客家說唱音樂之研究〉。《復興崗學報》第六十三期,1998。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