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

modname

首頁 > 歷史新聞 > 平面新聞 > 報紙報導 > 101年

陶藝家劉鎮洲 不捧金飯碗

新聞內容:
中國時報【謝文瑄╱新北市報導】

六十一歲劉鎮洲出生於新竹縣北埔鄉,從小在鄉野、山林長大,不僅跟隨家人種菜植林,也和朋友一起嬉戲遊玩,沒想到捏泥巴竟捏出興趣來。他放棄人人稱羨的「金飯碗」銀行工作,遠赴日本進修陶藝,近年陸續在鶯歌陶瓷博物館、桃園中壢市陸軍專科學校設置公共藝術作品,為當地注入新活力。

劉鎮洲小時候的夢想是從商,高中畢業、退伍後,進入彰化銀行工作,薪水高且工作穩定。計畫白天工作、晚上就讀大學夜間部的他,卻因為「我無法想像卅年後,戴著老花眼鏡替人蓋章的景象。」毅然決然選擇進入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開啟陶藝創作之路。

劉鎮洲致力將興趣發展為一技之長,他讀完國立藝專(現台藝大)美工科夜間部,努力爭取到日本京都進修,十八年前回到台灣並定居淡水,還在淡水一處半山腰成立工作室。

劉鎮洲說,大地的生命泉水源源不絕,他從鳥叫、蟲鳴、翠綠山景、溪流等景色中,獲得不少創作靈感,心情也得到平靜,「淡水孕育靈感」。

劉鎮洲以大自然為題材,利用各式各樣的自製工具,以陶土製成雲朵、山、亭台等,結構單純、線條優美而俐落。他表示,創作層次近年又再提升,原只製作一座山,如今加入階梯,強調「人與自然的互動」。

劉鎮洲說,今年十月將在三峽客家文化園區舉辦展覽,也希望趁淡海新市鎮開發,積極爭取公共藝術創作,讓淡水變得更有藝術人文氣息。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