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訊】
新北市政府客家文化園區特展室(新北市三峽區隆恩街239號)於100年4月15日至6月19日舉辦「客家圍屋-海峽兩岸的土樓意象特展」,並於4月16日下午2時於圓樓舉行開幕典禮,歡迎各界嘉賓前來參訪,來一趟不一樣的認識客家最具識別特色的土樓與臺灣客家民居圍屋之旅。
大陸福建土樓已於2008年由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增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獨一無二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築,堪稱中國古建築奇葩,更是海峽兩岸客家最具識別特色的山村民居形式,具有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尤其圓形土樓最富客家傳統色彩,既像地下冒出來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飛碟」,冷戰時期曾被美國衛星誤判為飛彈基地。
在本土臺灣客家建築的部分,因地形、文化的差異,大型土樓的形式不復存在,而發展出另一種客家聚落的居住型態-圍屋,如新竹新埔的劉家古厝、屏東內埔的曾屋、或毀於921大地震的臺中東勢圍龍屋等,在921地震以前,從臺中石岡到東勢地區,經常可見許多林立的圍龍屋,可說是臺灣最具客家圍屋脈絡的地區了。
本次「客家圍屋-海峽兩岸的土樓意象特展」,將展示「客家土樓意象與分布版圖」、「閩粵客家多樣的圍屋風貌」、「客家土樓中的生活景象」、「臺灣客家民居的圍屋脈絡」、「海峽兩岸的舂泥築屋技藝」5大主題內容,以情境模型、圖文資料、照片、多媒體影音等方式呈現客家建築之美,竭誠歡迎各界嘉賓前來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參訪瞭解客家民居的特性與建築特色。
聯絡人:研究典藏組―吳欣怡(02)2672-9996分機307
研究典藏組―鍾宛君(02)2672-9996分機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