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新北客家義民爺文化祭 帶你重新認識客家文化-50+ FiftyPlus「哇!新北各客屬社團總動員耶!現場將近4、5千人,來參加這次的活動,大家都很用心打扮,現場氣氛好熱鬧!」 「那些人在挑什麼呢?哦!是挑擔奉飯活動!」 「那個神豬是用米堆起來的耶!好可愛唷!」 在10月秋風送爽的日子裡,Q版的義民爺看版、旗幟出現在新北市的各個角落,一年一度的「新北義民爺文化祭」有著不同的文化體驗,不但能認識客家族群心中敬愛的義民爺,更能一起來體驗北台灣客族群最大盛事! 邁入第25年的義民爺文化祭,活動開始前的重頭戲就是迎接義民爺了,新北市客屬鄉親代表們南下新竹新埔枋寮義民廟,恭迎義民爺北上,由迎神社團透過古禮涼傘開路,迎接義民爺牌位入座神轎車,還有重機隊、獅陣、鼓陣、客家八音等前導車,浩浩蕩蕩地引領義民爺神駕至新北市民廣場,為市民朋友祈福。 而提起義民節,就不得不提到台灣18~19世紀的三大反清民變:朱一貴事件、林爽文事件及戴潮春事件,當時先民們不畏強梁,組成義勇軍,集結抵禦來犯、奮勇抗敵,而犠牲寶貴生命。後經有心人士為這些保衛家園而壯烈成仁的先民們撿拾骨骸、建廟祭祀,並尊稱他們為「義民」。 客家的傳統傳承 都是對前人的感謝 每年農曆7月18~20日的新竹枋寮褒忠亭義民廟典與中元普渡聯庄祭典,是北台灣客族群最大盛事,傳承180多年的義民祭典,傳達對義民爺執戈衛鄉的敬愛,也凝聚了整個客家族群的情感與認同。而整個祭典中,「奉飯」及「神豬、神羊普渡義民爺」則是最膾炙人口的活動。 奉飯亦作「挑飯」,當年義民軍在保鄉衛土的征途上艱苦萬分,多仰賴各地鄉親們以擔挑著煮好的飯菜補充體力所需,隨著時間更迭,挑擔奉飯成了客家鄉親們向義民爺表達感謝之情的奉祀方式,更是義民信仰中相當重要的特色,同時,它也是最日常、最基本的義民爺祭祀行為,在新竹關西、橫山、北埔地區,許多奉祀義民爺的廟宇仍保有「奉飯」習俗,甚至排班輪流,每天都有信徒來「奉飯」。 奉飯的儀式,也是義民祭最代表的活動,即使現今的奉飯已從以往的菜餚變成甜點、零食等,但仍不能抹減後世對義民爺的感念。 至於「神豬、神羊普渡義民爺」,是在祭典中的高潮,義民祭舉辦初期,「神豬比重,神羊比角長」是義民節豬羊競祀的傳統,近年來順應人道精神與環保意識抬頭,各地義民祭也與時俱進,陸續改以「環保」、「創意」神豬取代,於是米糕神豬、麵線神豬或彩繪神豬經常可以出現在祭典上,依舊為祭典現場來無比熱鬧的氛圍,同時也彰顯義民信仰的慈悲胸懷。 義民爺文化祭現場展示40組超吸睛的神豬藝術作品,皆是由客家鄉親透過創意巧思與複合媒材的應用所製作而成,不僅將傳統神豬文化融入環保及動保理念,更是為新北客家打造出無限的創意美學(圖為以金紙完成的「創意蓮花豬」)。 義民爺文化祭現場展示40組超吸睛的神豬藝術作品,皆是由客家鄉親透過創意巧思與複合媒材的應用所製作而成,不僅將傳統神豬文化融入環保及動保理念,更是為新北客家打造出無限的創意美學(圖為以金紙完成的「創意蓮花豬」)。 貴賓挑擔奉飯熱情參與新北義民文化祭。 貴賓挑擔奉飯熱情參與新北義民文化祭。 新北義民祭 結合傳統與都會新意的活動 新北市是客家鄉親安身立命的新故鄉,而客家義民爺文化祭,除展現北台灣客家對義民爺的崇拜奉祀外,也是懷念故鄉、緬懷先民最直接的方式之一。為了彰顯新北客家族群對義民爺的敬愛,第一屆「台北縣客家文化節」,就首創「千人挑擔奉飯」,成了全台最廣為人知的客家義民節活動亮點。延續至今,更透過創意、國際化甚至科技化的創意多元活動內容,讓活動成為全台最受矚目的客家文化盛會。 新北市客屬社團踩街遊行活動,今年「義起聚新北」國際視訊直播邀請10個海外客家社團以直播方式參加祭祀大典包含西班牙、越南、泰國、南非等國家代表、全球海內外客家鄉親及現場民眾參與。 新北市客屬社團踩街遊行活動,今年「義起聚新北」國際視訊直播邀請10個海外客家社團以直播方式參加祭祀大典包含西班牙、越南、泰國、南非等國家代表、全球海內外客家鄉親及現場民眾參與。 每一年的客家義民爺文化節獨特創意活動主題,已成為新北市政府每年10月的重頭戲,今年以「義起尞新北」為活動主軸,邀請全球各地海外客家社團以視訊連線方式,共同參與隆重的義民爺祭祀大典,並以客、英語雙聲讀祝文及市警局警犬隊、市府消防局搜救犬隊、惠光導盲犬參與狗狗踩街遊行等別開生面的慶祝活動。除此之外,今年特別邀請客家金曲創作歌手東東樂團主唱湯運煥,重新改編客家歌曲《老山歌》、《來去新北市》及《平板山歌》,在大典最後更邀集新北市幼兒園、國小、大專等及海內外客屬社團共同演唱,以別開生面的萬人大合唱,歌頌義民爺、並展現新北都會客家的新風情。 想就近感念客家先民的犧牲與付出、想體驗當年客家先民挑擔奉飯對義民爺感恩與懷念,明年10月不妨注意新北市「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祭」的活動時間,一起前來共同感受新北市多元文化,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在安居樂業的環境,建立共融、共榮新北的友善幸福城市。 瀏覽數
|